一、雙邊關係簡介
英國於1950年承認中共並與我中止外交關係,然仍維持其淡水領事館辦理領務及商務,直到1972年3月英國與中共的外交關係升格為大使級後才關閉,我政府於1980年6月收回其淡水領事館館舍及建地。我駐英機構係於1963年9月設立,原名為「自由中國中心」(Free Chinese Centre),1992年4月15日改稱「駐英國台北代表處」(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 K.),1998年我國於蘇格蘭設立駐愛丁堡辦事處。
英國於1976年2月在台設立「英國貿易促進會」(Anglo-Taiwan Trade Committee),協助英商拓展貿易,其後於1989年6月成立簽證組。1993年10月英方將「英國貿易促進會」及「英國教育中心」合併擴編,更名為「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British Trade and Cultural Office, BTCO)。隨著台英關係全面發展,2015年5月26日「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再度更名為「英國在台辦事處」(British Office Taipei)。
我國長年致力推展與英雙邊關係及各領域之合作,台英雙邊實質關係近年成長迅速,現行有效之雙邊協定、合作備忘錄及換函等共計29項,涵蓋醫療衛生、智慧財產權、青年交流、航空、教育文化、避免雙重課稅等領域。在產業領域亦已建立數項固定對話機制,包括次長級經貿諮商、再生能源圓桌論壇、能源對話、鐵道工業論壇、智慧城市論壇及農業對話等。2021年3月英國與台、美、日在「全球合作訓練架構」(GCTF)下合辦「強化各國及社區防災韌性」國際研討會,這是英國首度參與合辦GCTF活動。
我亦積極推展對英國會工作,與國會上、下議院議長、副議長、重要委員會主席及各黨派國會領袖等建立良好工作聯繫。「台英國會小組」(British-Taiwanese All-Party Parliamentary Group)成員目前約有140人,該小組共同主席為下議員史都華(Bob Stewart)及上議院副議長羅根勳爵(Lord Rogan)。2014年10月上旬,英國上議院議長杜淑珊女爵(Baroness D’Souza)赴台訪問,此為第一位訪問中華民國的英國上議院議長,對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7月立法院蘇院長嘉全率立委及企業團訪英,期間曾會晤英國上議院議長、下議院第一副議長,並會晤台英國會小組兩位共同主席及重要議員,為台英國會交流近年來最重要的進展。英國國會下議院議長Sir Lindsay Hoyle應邀對我立法院2021年12月主辦之「2021年開放國會論壇」發表賀詞。2022年11月,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Alicia Kearns率委員會成員訪台,2023年3月,台英國會小組共同主席史都華下議員亦率跨黨派議員成員訪台,相關訪問有助增進英國國會議員瞭解我在印太區域面臨的挑戰,及發掘台英在關鍵領域之合作契機。
近年來兩國民間交流與合作日益頻密,2009年3月3日英國給予我國護照持有人6個月非工作免簽待遇,為歐洲第一個對我開放免簽的國家。根據統計,國人訪英人數已由2008年的 2萬6100人次,成長為2009年的5萬4200人次,嗣逐年成長,2019年為12萬7千人次。(由於疫情關係,英國政府於2020年度並無針對單一國家入境英國之統計數字) 2021年12月23日台英簽署免試互換駕照瞭解備忘錄,並於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1年9月29日我與英國簽署「青年交流計畫」(Youth Mobility Scheme, YMS),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互予對方18至30歲青年各1,000個打工度假名額,獲發該簽證之國人在英可全時工作,且居留最長可達2年。2016年英國宣布將我列為「登記旅客快速通關計畫」適用國家,進一步提升我經常訪英旅客之旅行便利。
英方高度評價我政治民主化的成就,並重視與我發展經貿關係,將我列為強化經貿關係的新興市場之一,除增派駐台官員外,更積極發展與我經貿、科技、教育、能源、運輸、文創及金融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未來我將賡續與英方在友好、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合作領域,強化夥伴關係。
二、經貿投資關係
英國貿易暨投資署(UKTI)自1998年起將我列為全球14個加強出口拓銷重點市場之一,以參展、組團及邀訪等方式,積極開拓我國市場。我國廠商則以訪問拓銷團、貿易洽談說明會、參展或在英國設立據點等方式,積極開拓英國市場。2002年我與英國簽訂「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暨防杜逃漏稅協定」,且為因應國際稅法趨勢,於2021年完成修約並在同年12月23日生效。外貿協會也在倫敦設有「台灣貿易中心」,協助台商拓銷英國市場。此外,我國並在2023年11月8日與英國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nhanced Trade Partnership(ETP) Arrangement),為台英長期經貿策略夥伴關係奠定重要的基礎架構。
我與英國自1991年起逐年召開雙邊經貿諮商會議,為兩國政府最重要的經貿對話機制之一。2023年11月雙方舉行第26屆會議,由經濟部陳政務次長正祺及英國時任國貿部副部長Nigel Huddleston共同主持。
依據英國官方統計資料,2023年台英雙邊貿易總額為60.82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8.63%,其中英國自台灣進口38.95億美元,減少15.38%,出口至台灣21.87億美元,成長7.09%。英國為台灣在歐洲的第3大貿易夥伴,台灣則為英國在亞洲地區之第10大貿易夥伴。2024年1月至6月台英雙邊貿易總額為37.49億美元,英國自台灣進口26.53億美元,出口至台灣10.96億美元。
我國出口至英國的主要產品,為無線電航行輔助器具、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機器零件、二輪腳踏車、蜂巢式網路/其他無線網路電話、鋼鐵製螺釘及螺栓、攜帶式自動資料處理機、一般體能運動、體操或競技比賽用物品及設備以及其他手工具等。我自英國進口的主要產品則包括:威士忌酒(供提煉用,於20℃時比重在0.83以上)、太空船、醫藥製劑、小客車(汽缸容量超過3,000立方公分)、特殊物品、製造半導體裝置或積體電路之機器及器具、小客車(汽缸容量超過1,500立方公分,但不超過3,000立方公分)等。
依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截至2024年7月台商經核准前來英國投資或設立據點案件累計達246件,居我對歐投資之第2位,僅次於德國。在投資金額部分,累計達33.59億美元,占我國在歐洲總投資額約16.83%,居我對歐投資第3位,次於德國及荷蘭。不論以投資件數或投資金額做比較,英國均是我商在歐洲投資的優先選擇對象之一。我在英投資的電腦及資訊廠商,係以設立銷售據點型態為主,且具有維修及倉儲、發貨的功能。
另英商赴我國投資或設立據點的案件數累計達1,487件,位居首位。在投資金額部分,累計達137.44億美元,占歐商對我總投資額約18.69%,位居第2位,僅次於荷蘭。英商投資我國主要產業主要為專業及技術服務業、批發零售業、資訊及通訊傳播業、金融及保險業等,由於離岸風電為我國近年重要能源政策及建設,該產業已成為英商近年在台投資的項目之一。
三、金融關係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與英國金融監理總署(FSA)於2007年1月16日簽訂合作備忘錄,以加強雙方金融合作關係;FSA因組織改革拆分為審慎監理總署(PRA)及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目前持續與該二監理機關維持緊密合作關係。
截至2024年9月底止,我國計有台灣銀行、彰化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兆豐國際商銀等5家銀行在英設立分行。
英國金融業於台灣設有據點者,包括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及匯豐銀行(HSBC)均設有分行與子行,另保誠集團(Prudential)、施羅德集團(Schroders)、安本標準集團(Standard Life Aberdeen)及巴克萊集團(Barclays),分別設有一家保險子公司、三家投信子公司及一家證券子公司。
四、教育關係
台英雙方於2001年9月25日簽訂「教育文化協定」,並於2005年11月4日、2011年11月4日、2017年8月7日續簽署「教育合作備忘錄」。2020年10月再經協商簽署教育合作意向書,2021年10月22日簽署教育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在雙語國家政策、臺灣華語文、高等教育、中小學教育國際化等層面,積極推動合作與交流。2021/22學年度我國在英國各大學正式就學人數計3,685人,以正式攻讀學位者計算,英國為我第四大留學目的國,人數僅次於美國、澳洲及日本。
在高等教育交流方面,我教育部與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臺灣研究中心簽署「臺灣研究深耕教學計畫」備忘錄,資助該校臺灣研究教學;並與劍橋大學合作辦理「正體華語文深耕教學計畫」及「臺灣研究講座計畫」;並於2022年起與牛津大學合作辦理「臺灣研究講座計畫」;2023年本處配合推動「2030雙語政策」,執行臺歐連結獎學金、臺灣獎學金及華語文獎學金,並配合劍橋、牛津等8所英國頂尖大學執行其海外學年計畫,共促成近200位英國大學生赴臺攻讀學位或研習華語文。2023年9月教育部高等技職教育訪問團於倫敦舉辦「台灣英國技職教育交流會」,12所台灣科技大學校長主管及來自英國政府部門、技職教育機構代表共同參與。
五、文化關係
台英藝術文化雙向交流密切,互動頻繁。英國知名藝術家及團體國際巡演時,經常會將台灣納為巡迴展演的一站,前往台灣展演,例如:自然史博物館將於2024年7月在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舉辦巡迴展覽「怪獸與大自然的奇幻世界」。高雄市立美術館將舉辦先前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的「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展覽。此外,奇美博物館於 2024 年夏季舉辦「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另一方面,英國也接待許多台灣頂尖藝術家和創意專業人士,為英國觀眾呈現最好的台灣文化內容。
駐英國台北代表處和台灣文化部與在地機構合作舉辦的演出和展覽,展現台灣精彩的藝文活動,台灣各領域頂尖藝術家、團隊亦持續來英展演,如:朱宗慶打擊樂團、雲門舞集等,均曾來英國最具指標的文化機構和藝術節中演出。另外,包括王冠劇院(The Coronet Theatre)、南岸藝術中心的海沃德畫廊(Hayward Gallery at Southbank Centre)、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ale)、倫敦白教堂藝廊(Whitechapel Gallery)、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格拉斯頓伯里當代表演藝術節(Glastonbury Festival)、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倫敦工藝週(London Craft Week)、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等,也和台灣在各種藝術文化領域有深度交流合作,所展出台灣文化內容亦獲英國觀眾及評論家高度肯定;台灣藝術家也在英國獲得諸多殊榮,如:作家吳明益《單車失竊記》(The Stolen Bicycle)於2018年入圍布克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初選、雲門舞集於2019年榮獲第19屆英國國家舞蹈獎(National Dance Awards)。
在電影交流方面,英國「倫敦東亞電影節」(London East Asia Film Festival)多年來將台灣電影系列列為重要單元,在每年秋天放映多部台灣當年度最新電影,並辦理台灣之夜表彰台灣對電影產業長遠的影響。東亞酷兒影展(Queer East Film Festival),每年放映台灣LGBTQI+議題相關電影和短片, 除了豐富臺灣在英國放映的電影類型及不同歷史期,更在吸引英國觀眾了解東亞酷兒社群的經驗時,宣揚多元價值和性別平權。此外,文化部持續與不同電影單位合作帶給英國觀眾多元的台灣電影文化,包括2024年9月,與具有策展概念的獨立影院Garden Cinema攜手推出「臺灣電影:此時與彼時」專題,介紹臺灣經典與當代電影,並邀請導演蔡明亮、黃信堯與金馬影帝李康生參與映後座談,探討他們在電影創作與表演上的獨特方法,獲得當地觀眾的熱烈迴響。2023年5月與英國香港電影節合作「臺港鏡像」單元,在倫敦、曼徹斯特、愛丁堡放映,意在英國觀眾介紹台灣和香港具代表的紀錄片,探討港台兩地紀錄片如何回應社會和環境變化; 視覺藝術領域方面,2024年,在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與國藝會支持下,台灣藝術家顧廣毅在倫敦國際戲劇節推出結合表演藝術、數位科技和生物科學的沉浸式演出「蝙蝠祭」,不僅多數場次完售,更獲得專業媒體高度評價。倫敦當地藝文機構黛菲娜(Delfina)基金會持續與文化組合作,在2023及2024年提供藝術家及策展人駐村機會。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工藝家在英國亦有精彩的表現,包括:臺灣工藝研究中心2023年策展參加倫敦工藝週臺灣館展出多件臺灣原住民工藝家作品,利物浦雙年展委託臺灣魯凱族藝術家安聖惠創作,作品「Ngialibalibade-致 失落的神話」矗立在王子碼頭的河岸,成為雙年展引人矚目的作品之一。6月,南岸中心海沃德藝廊(Hayward Gallery)特展「親愛的地球:危機時期的藝術與希望( Dear Earth: Art and Hope in a Time of Crisis)」展出排灣族藝術家武玉玲的作品;同時也委託台灣藝術家林明弘現地創作公共藝術新作「macule」,重新營造該藝廊咖啡廳印象。
於台灣文學領域,2021年起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開始結合國立臺灣文學館,與英國翻譯文學中心(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合作,持續推動「臺灣文學翻譯工作坊」(Chinese to English Literary Translation Workshop)。
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臺灣設計研究院在2023倫敦設計雙年展設置台灣館,並以主題「看得見的商店:無遮掩零件」策展,在40多個參展單位中脫穎而出,獲大會評審團頒發當年度「最佳設計獎」。2023年9月份許多台灣優秀的設計師參與倫敦時尚週,在倫敦不同的知名場館將臺灣傑出的創意呈現給倫敦觀眾,其中包括王子欣設計師在泰德美術館及在倫敦發展的知名設計師詹朴在薩默塞特府分別舉辦時裝秀。詹朴更以自創品牌 APUJAN,參加2024倫敦時裝周,廣受時尚媒體好評,更被富比世雜誌 (Forbes) 評選為優秀新興設計師。
在表演藝術領域,自2014年起台灣文化部選派團隊以「台灣季」(Taiwan Season)為名,參與「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多年來已成功塑造「台灣季」藝文品牌,展現台灣表演藝術令人驚豔之國際級水準。2024年參演《臺灣季》的團隊包含「嚐劇場」、「種子舞團」、「0471特技肢體劇場」及「身體處方」,呈現涵蓋兒童、馬戲及舞蹈等多元創作元素,讓觀眾與媒體大讚驚奇又新鮮。後續舉行的「臺灣季交流酒會」,亦吸引英國及國際媒體、藝術家與藝文機構的踴躍出席,透過酒會上展演及臺式小吃,持續深化臺英藝文交流。
2024年4月倫敦知名的王冠劇院舉辦台灣藝術節,是倫敦首次以台灣當代藝術和文化為主題的大型藝術節。藝術家范承宗、河床劇團、安娜琪舞蹈劇場、翃舞製作、舞者及編舞家周寬柔、音樂人王榆鈞等30餘名來自臺灣的藝術家帶來戲劇、展覽、舞蹈、音樂、VR體驗等精彩作品,多數作品為首次在英國登場,獲得媒體矚目。另外,台灣藝術家在英國當代舞蹈領域更是充滿亮眼表現。 2023年台灣舞者兼編舞家蘇品文首次受邀由著名的Dance Umbrella在倫敦演出《少女須知》。隨後,蘇品文與編舞家王宇光前往知名的舞蹈劇院The Place進行駐地創作。此外,著名的雲門舞集於2023年底在英國演出,將新任藝術總監鄭宗龍的作品《毛月亮》帶到倫敦的沙德勒之井舞蹈劇院。
以上各藝術和文化面向,都呈現台、英之間透過文化交流呈現兩國緊密的關係和互動。
六、科技交流合作關係
自1999年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簡稱國科會)陸續與英國王家學會(Royal Society)、英國國家學術院(British Academy)、愛丁堡王家學會(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工程暨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藝術暨人文研究委員會(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生物技術暨生物科學研究委員會(Bio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Natur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英國經濟暨社會研究委員會(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英國在台辦事處(British Office Taipei)等簽署各項合作協議,項目包括高層互訪、學研人員互訪、共同研究、雙邊研討會等,並持續與各機構依協議緊密交流合作,每年台英共同補助至少四十案。
國科會於2014年3月改制為科技部,在行政院組改後,於2022年7月27日正式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簡稱新國科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NSTC),未來將以新高度、高效率協調跨部會資源分配與落實國家重大科技政策。同時結合國內長期建立的科技實力持續推進與英國政府、學研機構及產業合作,發揮科研力量為台灣和英國國際交流加值,運用我國科技優勢強化台灣和英國合作關係。
隨著新興科技快速發展,更加突顯臺灣在前瞻關鍵科技研發及產業供應鏈的重要國際地位,2023年6月國科會時任主委吳政忠及數發部時任部長唐鳳分別訪英,與英國創新科技部高層會晤,就政府科研政策布局、新興科技,以及半導體研發和韌性供應鏈等議題進行深度會談。此外,為推動臺灣達成全球淨零目標,2023年6月國科會時任副主委林敏聰亦率團至蘇格蘭考察,並就淨零政策、科技發展與應用、能源轉型過程對社會大眾帶來的影響等層面展開討論。
除推動台英政府高層科技交流,國科會同時亦致力於提升臺灣科技國際能見度,積極參與英國知名大型國際科技展會,以及舉辦學術研討會和科技論壇等活動。國科會轄下國家實驗研究院於2023年9月參與英國前瞻科技展會CogX Festival,展示臺灣以晶片為核心的相關科研與應用,並發表多場創新技術演講,獲廣大迴響。2024年度國科會更是傾力籌畫於6月間盛大舉辦「半導體影響力論壇(Semi Impact Forum 2024)」,匯聚超過百名來自全球半導體研發、政策制定、新創和產業界人士共同探討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和發展、與臺灣晶片創新國際合作,並分享臺灣型塑半導體產業生態圈的成功經驗,並接續於7月舉辦「新興科技-機會與挑戰」跨領域研討會,以AI為主軸,分別從地緣政治、醫療與公共衛生、生醫科技和新興科技產業等各領域角度切入,深入探討伴隨AI科技發展來的機會與挑戰,並激盪出許多創新的思考方式,帶動與會者熱烈討論AI的本質和對AI發展及應用應抱持的心態。
在國際學術表現方面,每年僅一位全球傑出學者能入選的倫敦大學聯盟「希思克拉克講座(Heath Clark Lectureship)」,今(2024)年度由國科會補助執行國際研究合作計畫之成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柯乃熒特聘教授獲得,成為臺灣首位獲得此一殊榮的傑出學者。柯特聘教授並於今(2024)年5月在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舉辦「希思克拉克講座」專題演講,分享臺灣推動傳染性疾病預防的發展,以及如何克服所面臨的挑戰。
七、公共衛生交流與合作
台英近幾年來在公衛議題上時有交流合作,2020年3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在歐洲造成大流行後,我國更積極提供英國相關協助,如曾兩度捐贈英國共200萬個醫療用口罩,台、英防疫團隊間亦多次交流分享相關經驗。
我國成功之防疫經驗深獲英國政府及國會重視,我陳前副總統建仁及行政院唐政務委員鳳先後於2020年6月及9月應邀以視訊方式,分別出席英國會下議院衛生委員會及上議院公共服務委員會舉辦之聽證會,說明我國新冠病毒防疫成果及分享經驗。英國英格蘭副首席醫務長Jonathan Van-Tam並於同年9月應邀出席我外交部與國防安全研究院主辦之「凱達格蘭論壇」,分享英方對後疫情時代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之看法,發言時亦曾肯定我對英國防疫之協助。
英國外交暨發展部之Lord Ahmad及Nigel Adams等兩位副部長於2020年9月間分別在國會答詢時明確表示,英國支持我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並稱我國應處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之經驗與成果可對世界作出貢獻。2021年5月英國主辦七大工業國集團外交部長會議,會議公報首度表達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衛生大會。同月,英國衛生部長首度在世界衛生大會之發言中表達英國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2023年5月英國衛生副大臣Will Quince在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再度公開表示英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且能有意義參與所有相關技術性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