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駐汶萊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與汶萊台灣商會主辦,汶萊留台同學會協辦的重磅演講活動《台灣名人講座》於昨(15)日晚間假Jerudong International School盛大登場,吸引來自汶萊各地約600多名聽眾到場參與,現場座無虛席。這場演講不僅是一場科技與人文的對話,更帶來深刻的教育省思。
史亞平代表致詞:隆重介紹嚴長壽總裁
活動開場由駐汶萊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史亞平代表致詞引言,她高度讚揚嚴長壽總裁在企業經營、公益文化事業及教育創新上的傑出貢獻。嚴總裁並曾獲選為2021年亞洲最具影響力人物。史代表並特別介紹了嚴總裁的多本著作,從《總裁獅子心》、《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我所看見的未來》《教育應該不一樣》到《你就是改變的起點》,更令人尊敬的是,嚴總裁自退休後全身心投入公益文化活動並協助翻轉偏鄉教育,身體力行,不但為土地種下希望,更是成為改變的動力。
嚴長壽總裁:不要用後照鏡看孩子的未來
嚴總裁以自身經歷分享,從美國運通公司跨足旅館飯店業,運用藍海策略將飯店打造成文化與藝術交流的平台,讓到台灣的國際商務人士感受到「被尊重」與「賓至如歸」。雖然經營企業成功,然而真正讓他感到更有成就感的,是過去17年對偏鄉教育的投入。他強調:「教育不該像注水入湖,而是要點亮孩子的蠟燭。」引用教育學家杜威的理念提醒:「不要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孩子,否則會耽誤他們的未來。」
在台灣東部的偏遠鄉下,他推動創新的教育模式,反對傳統死記硬背的填鴨式學習:「最笨的方法就是只提供標準答案。」他認為,老師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鼓勵學生一起探索答案,培養獨立思考與創造力。
AI時代的挑戰:人文素養更加重要
嚴總裁談及2016年AlphaGo擊敗圍棋世界冠軍的歷史性時刻,並提到近年ChatGPT等AI技術崛起,這些技術的出現像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善用科技,而不是被動接受技術的操縱。
「未來很多工作會被取代,但同時也會創造很多新機會。」 在A I的時代,孩子更應該學會「做人」與「生活」因為「機器人沒有感情與悲憫心,因為它們只是在模仿人類。」
現代人將很多時間都用在手機上,人與人間交流的時間卻越來越少,這種現象讓人深思,未來社會需要的不只是科技專才,更需要培養具有創造力(Creativity)、思辯能力(Critical Thinking)、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以及同理心(Compassion)的人才,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真正駕馭科技,而不憂慮被科技取代。
自療的能力:找到心靈的力量,平凡但不平庸
談到現代社會的焦慮現象,嚴總裁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具備自我治療(Self Healing)的能力。當在場聽眾提問:「什麼是自療?」時,嚴總裁回應:「就是學會傾聽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傾聽者。」
他強調:「一個人即使做的是平凡的工作,也不要讓自己變得平庸。」每個人若能找到內在使命感,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發揮影響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演講圓滿成功,簽書與合照場面熱烈
演講最後開放現場提問,現場聽眾踴躍參與,討論熱烈。嚴總裁的每一句話都引發共鳴,現場掌聲不斷。演講結束後,特別安排簽書會與合照時間,讓許多仰慕已久的聽眾能夠近距離與嚴長壽總裁交流,場面熱烈。這場演講不僅讓聽眾分享了嚴總裁的人生智慧,更深受啓發,更為汶萊華人社群帶來一場科技與人文交融的思想盛宴。
嚴長壽總裁
史大使於Jerud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JIS)致詞
嚴總裁於Jerud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JIS)演講
嚴總裁於Jerud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JIS)演講
史大使與嚴總裁及參與的民眾及僑界人士合影
史大使與嚴總裁開放現場提問
嚴總裁開放現場提問
史大使與嚴總裁及參與現場提問民眾合影
史大使與嚴總裁及汶萊台灣商會吳會長、葉名譽會長及汶萊留台同學會羅會長合影
史大使與嚴總裁及汶萊台灣商會吳會長、葉名譽會長及汶萊留台同學會羅會長合影
史大使與嚴總裁及馬來奕中華中學師生合影
史大使與嚴總裁及詩里亞中正中學師生合影